会员服务 登录 注册
×
资讯活动

我们来说说造假与山寨为何常盛不衰?

发布时间:2017-03-16 来源:金属加工


道高一尺魔高一丈,造假与打假相互博弈、相互厮杀,也相互成就。这本是两道沿时间轴相互纠缠的孪生曲线,唯有自主创新和技术独立才是正解。


在315这个中国传统的节日到来之前,一家来自江西偏西的造假团伙提前5天为全球可穿戴设备制造商领头羊Fitbit献上了一份诚意满满的大礼包:全球智能手环老大Fitbit被假冒,牵出一条完整造假产业链!


  

自古CP出红蓝,安能辨我是雄雌。古人诚不欺余!另外,若论满分营销,这才是可遇而不可求的范本!


其实,在智能设备(如手机、可穿戴设备、智能硬件等)和电商平台两大创举飞速发展的态势下,必然会催生“传统”产业链的壮大,也不可避免会带动“新兴”产业链的蹿红。

 

存在即合理。这犹如化学反应的副产物一样,完全消除是不可能的。另一方面,它的存在确实填补了一定程度的市场空缺。因此,我们不妨探索一下造假、山寨这些如小强般顽强的灰色产业链的生存之道,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换个角度看造假


 

科技产品造假,就是从那些根正苗红的自主品牌身上偷剐利润。依赖对原产品技术的暴力拆解、反向设计和神一般的还原能力,进而嫁接到原品牌积累的营销成果、影响力甚至渠道,用“拿来主义”剽窃原自主品牌的劳动成果。实在可耻又可恨!

 

随着智能手机、智能硬件的普及越来越深入,造假行为对消费者的毒害程度、原有品牌遭受的声誉损失也再次升级。因此不难理解近些年阿里巴巴、京东、唯品会甚至亚马逊等各大电商平台都成为了打假重灾区,相关的打假法律条款也逐渐成熟。可是如此严苛的生存环境之下,仍有一条条严密的灰色产业链活跃在中关村和华强北们的暗流之下。于是,iot101君不禁默默地跪了:它们为什么还能活的这么好?

 

1.首先是市场快速增长而导致的空位

 

造假产业链上的各个环节,从诞生到完善再到“组装”到一起合力赚大钱,背后映射出的正是智能手机、智能硬件等市场空前的激增而导致的企业跟不上趟。

 

有造假和山寨,就说明有利可图。没有一个程序员会傻到辞掉小米乐视工程师的风光工作去到见光死的地下产业链自主创业。从不断成熟、品类丰富的灰色产业链来看,至少说明:智能硬件的市场已经打开,并且市场潜能仍有暴涨的趋势,这才是智能硬件和物联网从业者最关心的问题。

 

市场研究公司IDC发布的最新报告显示,预计2016年智能穿戴设备出货量达1.01亿台,比2015年增长29%。而这一增长率还将保持在20%左右,并在2020年达到顶点,到时智能穿戴设备出货量将增至2.13亿台。中国可穿戴市场将在2017年迎来行业升级,产品性能、品牌价值、应用场景等方面的进一步提升将促使市场产值快速增长。

 

2.其次是以山寨和网络攻击代替自主研发

 

中国在网络技术、工业设计和制造等方面与国外列强之间的差距,正在以一种不健康的、甚至是南辕北辙的方式进行恶补。造假就是最鲜明的体现。

 

此次造假事件之所以被重视,除了涉案配角是全球最大的可穿戴设备领头羊Fitbit之外,还因为这个团伙居然将假货的运动数据完美黑进了Fitbit官方数据管理平台!iot101君真的不知道说点啥了,有这等牛X攻击手段,为什么不去好好做技术研发呢?扼腕中。


这无疑显示出这条灰色产业链在自主研发意识上的麻痹,或者说受困于眼前利益无法突破格局的限制。从这个角度来讲,造假产业链从业者对我国自主研发、科技创新步伐的拖累似乎比造假事件本身有更值得思考。

 

自主研发不足导致核心科技受制于人是多么痛的领悟。中兴花12亿美元的代价,得以重新购入美国高端芯片,这种无可奈何的不平等条约对我国多数科技企业都活生生的教训。

 

3.最后是消费者的纵容和放养

 

造假之所以如此猖獗,还离不开最终消费者不理性、不健全的价格观和消费观。诚然,在智能手机性能步步惊芯的同时价格也步步为赢,我国被房地产炒怕了的中低产阶级(其实就是大部分消费者)对价格异常敏感。而此时造假产业链贴名牌的捷径恰好满足了一部分消费者的诉求:既满足了追求品牌、设计、体验(当然是不可能的)的虚荣心理,又满足了超低的价格预期。

 

于是,空虚的内在和性价比就被枉置不顾,于是就导致了体验差、投诉、原品牌躺枪、整个产业受损、群起而打假。但是好了伤疤忘了疼,很大一部分群体一味追求低价的情结一时是难以完全改变的。所以,谁能说支持造假的和支持打假的不是同一群人呢。

 

近年,随着消费者对造假抵制意识增强,各大电商平台初步有一些成效。


如阿里巴巴在去年曾被国际反假货组织扫地出门,但为表忠心,阿里巴巴知耻而后勇,一连对假冒伪劣品牌和商家采取了一系列下架、永久禁售等措施,力度之大让消费者看到了阿里帝国打假的决心。


但同样是假货横行被告上法庭的京东自营,却表现出截然不同的态度。不仅玩起了“京东自营”和“京东并非实际经营者”的文字游戏导致购假消费者含泪败诉、吃哑巴亏。表面上是京东危机公关的胜出,实则损失了一大批新老客户。而刘强东更是在公开场合表示,“打假我们程序员一天时间就搞定”、“LV打假只需把5000元以下商品全下架就可以”。

 

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阿里对假冒伪劣恶势力秋风扫落叶,而京东老大却敢如此“豪言”,一言以蔽之,还不是消费者惯的!

 

如果商家欺骗了你,不要悲伤,不要哭泣,拿起法律的武器,对造假产业潜规则say NO!


造假应该被抵制,那么山寨呢?



如果说造假是科技界的泥石流,那山寨的身份就复杂多了。山寨当然不是一股清流,但它和泥石流之间有着本质的区别,不能统一打入地狱。


1.山寨是科技产品化、市场化的中国特色

 

造假对原有品牌、消费者而言是一种剽窃和欺骗,而山寨则是对原有品牌和技术的一种“致敬”。不可否则这也相当具备中国特色,但作为学习领先技术的实用技巧,山寨大法在许多领域都屡试不爽。

 

智能手机发展的最初阶段,技术壁垒的消除为大量山寨产品的问世创造了可能,因此大量的山寨手机争相涌入。(其实,这和智能硬件如今的格局何其相似!)它们一方面热衷于跟随领先技术的脚步不断“学习”和“突破”,另一方面借助互联网的新型营销手段迅速窜红。

 

虽然近些年山寨手机日式渐微,但我们仍然无法抹去近10年山寨手机对整个手机产业的贡献,它们的“微创新”也确实促进了国内手机用户普及,也曾将波导、夏新等国产品牌手机逼向“绝路”。

 

更重要的是,通过这种“微创新”尝试,中国的手机制造商们逐渐积累了自主品牌的技术和经验,脱颖而出者纷纷向品牌转型。并更加注重自主研发和技术独立,最终铸成与国际打牌手机品牌抗衡的局势。这是从科技到市场漫漫长路中摸索出来的“中国特色”宝贵经验。


2.山寨是自上而下整体创新不足的体现


山寨之所以不被认可,因其是一种低端、不健全的学习方式。因此过度迷恋山寨带来的阶段性的成就,于中国科技创新而言还是远远不够。我们仍以中兴事件为例,中兴的自主研发可以说早就摆脱了山寨的阶段,然而在关键技术上仍受制于人,当然中兴不是个例,它反映的是整个行业在关键技术上创新能力、研发投入不足。

 

如国产芯在工业级应用上的短板。引用前几天一篇热文观点:打开中兴、华为出产的基站,电路板上除了几颗数字基带芯片是自产的,通信链路上RF,PLL,ADC/DAC乃至外围测量电源电压的芯片都见不到国产供应商的身影。


这反映出我国集成电路、IC设计领域长期创新停滞,因为该领域试错成本高、排错难度大,若要追赶需要大量的资金、时间成本投入,产学研高度结合,以及屈居低位的必经阶段。而这种投入大、见效慢的“项目”,似乎都不被我国企业、政府们看好,因此创新不足的循环又会重演。


如果技术性企业都能有华为的觉悟,华为2015年研发投入596亿元人民币(92亿美元),占销售收入15%,2016年计划提升至总收入的30%,我想我国的科技创新也会在重赏之下必有勇夫吧。


3.物联网、智能硬件如何摆脱山寨魔咒

 

从智能手机的历史来展望智能硬件的未来,也许有一些相似度可提取。

 

初始阶段,乱战一片。大小企业不衡量自身是否具备必要的技术条件,一窝蜂涌入这块大蛋糕(也许会演变成大黑洞)中,盲目乐观未来的市场份额。

 

发展阶段,山寨大法又会横行智能硬件这个行业。并且根据企业自身的战略和技术差异,逐步拉开差距,淘汰和洗牌会在智能硬件行业刷N轮,并推动行业螺旋式上升、健康。

 

最终的结局,也大致趋于智能手机现在的格局。即,山寨逐步向品牌转型,未能摆脱山寨基因的企业会步入寒冬,市场份额不断缩短。经过N轮洗牌,智能硬件行业最终只能剩少数几家品牌。如现在的华为、小米、OPPO、vive们。

 

但物联网时代,智能硬件的体量将会远远超过智能手机的数量,因此在走手机发展老路子的脚步势必也将更快,从山寨走向品牌的速度也许会超出我们的想象。

 

因此,从山寨大国,到山寨强国,再到逐渐褪去山寨基因,物联网时代值得期待!(来源:物联网智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