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会员服务
资讯活动

特斯拉电池技术实现大突破 洗牌在即?

发布时间:2017-05-09 来源:金属加工

日前,特斯拉首席电池科学家Kurt Kelty和技术研发伙伴加拿大Dalhousie大学的Jeff Dahn在最新的技术演讲中表示,特斯拉已经在电池性能领域取得重大突破,能够让车辆在行驶48万公里后,电池的衰减控制在5%以内。

有效控制电池能量衰减

由于电池技术迟迟没有重大突破,导致新能源汽车的推广及用户认可度不高,主要集中在电池续航时间短、能量衰减严重。特斯拉的这项技术突破在于提高NMC三元锂电池中的某种化学成分,可以限制高压下电池运行时产生的有害气体,而这种改进后的电池单体能够在超过1200次循环后依然有着优秀的性能表现。

把电池单体制成电池组,1200次循环等同于车辆行驶大约30万英里(约合48万公里),以每年行驶2万公里计算,特斯拉车主在连续开24年后电池容量仍然可以达到出厂容量的95%。据称,这项技术预计会是定于今年7月推出的Model 3轿车中使用。

中国政策保护作用渐势微

2016年中国新能源电动汽车总销量为50.7万辆(包括351003辆电动乘用车和11.57万辆纯电动客车),2017年中国新能源汽车新目标将瞄准80万辆。2017年1月新能源乘用车销量为5400辆,同比大幅下降61%;2月份1.66万辆;3月达2.76万辆,环比2月增长66%,同比增长77%。

近日,工信部、国家发改委、科技部联合印发《汽车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规划中表明,到2025年,若干中国品牌汽车企业产销量进入世界前十,形成若干家进入全球前十的汽车零部件企业集团,中国品牌汽车在全球影响力得到进一步提升,迈入世界汽车强国行列。

在扶持中大型龙头品牌的同时,大多数新能源汽车企业渐失去免税、补贴等政策的保护。与此同时,许多跨国公司对中国市场则加大了部署。

对中国市场的重视,从梅赛德斯-奔驰的步步为营可见一斑:日前梅赛德斯-奔驰正式注册了EQ、EQA、EQB等8个电动车新商标进军中国市场,新车预计会涵盖紧凑型、中型、大型、SUV及皮卡等多种级别的产品。Generation EQ Concept打造的电动SUV将率先引入中国市场,EQ子品牌最大续航里程有望达500km。

各大新能源汽车品牌纷纷瞄准中国市场,动力电池如何利用地缘优势抓住新能源汽车的快速成长机会?

重压之下的生存之道

2017年受下游汽车产业的影响,动力电池企业正面临着生死考验:一方面是下游新能源汽车补贴的大幅降低,一方面是上游原材料价格上涨。既要降低成本保证品质,又要时刻紧随技术发展,不被市场淘汰,动力电池企业的生存问题是当务之急。

2016年动力电池出货量达到27.8GWh,对比2015年产量同比增长82%,动力电池的市场集中度进一步提升。其中,客车、乘用车、物流车的出货量占比分别为56%、32%和12%,客车依然是最大的应用市场,但乘用车的占比正在快速提升。在电池类型方面,由于在客车领域占据主导地位,磷酸铁锂电池的占比仍高达70%以上,高能量密度的三元电池在乘用车和物流车领域的优势明显,出货量近6GWh,渗透率约20%。2020年动力电池需求量将达到2015年的5倍。

从上图可以看出,前4批新能源推荐目录的372款纯电动专用车中,搭载三元电池的车型占据绝对优势,共有236款,占比64%;搭载磷酸铁锂电池的有93款,占比25%;搭载锰酸锂电池的有16款,占比4%;另有4款车型搭载的是多元复合材料锂电池,23款搭载了锂离子电池(未注明类型)。目前,电池产业的技术路线很多,技术研发将集中在提升电池能效、安全和寿命方面。

毋庸置疑,在诸国混战的过程中,瞄准目标市场,专注核心技术优势、生产品质保证、服务品牌保障,才能获得更多的市场份额。

我们离研发有多远?

3月1日,四部委下发的《促进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发展行动方案》指出,到2020年动力电池研发制造、测试验证、回收利用等装备实现自动化、智能化发展,生产效率和质量控制水平显著提高,制造成本大幅降低。从动力电池的关键性技术环节入手,保持电芯的一致性,在上料、合浆、极片和电芯生产、电池化成和筛选、电池组和模块组装、物流和在线质量检测等工艺方面加强只动画水平,专注生产制造工艺将成为我国动力电池企业目前最为有效的发展推动力。

技术研发是一个产业的战略,从目前实际应用看,我们却要从制造环节来提升产品质量。离研发战略导向,我们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来源:工控网)